金融系统今年向实体经济让利1.25万亿 将继续强化对实体经济支持
来源:新浪财经综合新浪网

  原标题:金融系统今年已向实体经济让利1.25万亿 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将继续强化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 周舜尧

  “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力度,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11月6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根据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数据测算,今年前10个月金融系统通过降低利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工具、减少收费、支持企业进行重组和债转股等渠道,已向实体经济让利约1.25万亿元。

  让利1.5亿目标将如期实现

  “总的看,各项措施成效显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持续提升。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刘国强介绍,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0.9%和13.5%,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和2.8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上年。融资成本明显下降。9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3%,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截至9月末小微企业融资新增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9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92%,较上年12月下降0.96个百分点。

  今年,金融系统还定下了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刘国强表示,当前国内经济复苏态势良好,央行的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均保持稳定,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随着LPR改革,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顺畅,1.5万亿元的让利目标今年是可以完成的,这些政策为“六稳”“六保”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刘国强介绍,今年前10个月,金融系统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降低利率为实体经济让利约6250亿元,通过中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这两个直达工具让利大约2750亿元,这两个渠道加起来共让利9000亿元。再加上通过减免服务费用、支持企业进行重组和债转股等措施,金融系统合计向实体经济让利大约1.25万亿元,完成了全年让利1.5万亿元的序时进度。预计全年可以实现1.5万亿元的让利目标。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梁涛介绍了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的具体情况:前三季度,21家全国性银行服务收费减费让利1873亿元,预计银行业今年可实现减费让利3600亿元左右;超过3.7万亿元企业贷款本息已获延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30.5%,21家全国性银行落实小微“两禁两限”政策减免212亿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个人抗疫减免233亿元,主动减免市场调节价服务费用316亿元。

  此外,银保监会近年来逐步缩减银行收费服务项目,已陆续减免银行保险机构几十项收费项目,目前正在开展清理银行乱收费专项行动。

  金融业应如何做好合理让利与稳健经营的平衡?梁涛表示,银行在服务收费方面的合理让利支出,一部分由银行本身承担,一部分通过优化风控、加强管理来压降成本,不会影响银行自身稳健运营。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督促银行业稳健经营,引导银行业合理让利,落实好为市场主体减负等金融支持政策。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必须以自身的稳健运行为基础。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针对银行业保险业面临的金融风险,银保监会采取多方面措施,取得积极成果,影子银行风险持续收敛、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大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形势根本好转、金融违法犯罪受到严厉打击、威胁金融安全的“灰犀牛”得到控制等。

  将继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随着经济复苏形势的持续向好,市场也在关注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调控是否会出现调整。数据显示,2020年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6%,连续7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2020年1月至9月普惠小微贷款增加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9月份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4.92%,比上年12月下降0.96个百分点;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128万户,同比增长21.8%。

  “中央银行通过政策利率,包括作为短期政策利率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作为中期政策利率的中期借贷便利利率来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进而影响银行的贷款利率,这个传导渠道是通畅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介绍,我国金融体系是银行体系为主,货币政策主要通过银行体系传导。今年以来,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实体经济贷款需求旺盛,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信贷需求也十分强劲。相关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继续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特征,融资需求在增强。包括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在内的实体经济贷款需求仍然十分强劲,说明当前的贷款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孙国峰表示,下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根据形势变化和市场需求及时调节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一方面特殊时期出台的政策将适时适度调整,另一方面对于需要长期支持的领域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人民银行将做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创新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精准设计激励相容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新发展理念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

  “无论是出口、投资、消费,虽然有的还没有达到正常速度,但是它的边际变化,一个月比一个月的变化的趋势是非常强劲的,我相信中国经济明天会更好。”刘国强说,国际经济是总体复苏的,中国的总体状况好于国际,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几个方面都是全球领先。

  刘国强说,从实体经济的三大需求、从供给、从金融角度判断,经济都是比较强劲的,动力比较足。面对这种情况,要考虑下一步的政策,总体上继续保持松紧适度,政策调整要基于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不能仓促、不能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个效果,要把实体经济服务好。另外也不能出现“政策悬崖”,政策突然中断可能很多方面适应不了。所以调整政策要评估,要考虑这些因素。他表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构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继续强化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责任编辑:尹悦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