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有AED了 救人你敢用吗?
来源:新京报新浪网

  原标题:北京地铁有AED了,救人你敢用吗?

  2022年底实现所有轨道交通车站AED设备全覆盖。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摄影记者 王贵彬 编辑 徐美慧 刘梦婕

  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和北京市卫健委获悉,自今日(10月27日)起,北京市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下简称AED)工作。今年底将完成7条线路104座车站AED配置,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全覆盖,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达80%以上。

▲地铁四号线西单站内,一台AED设备已经布设完毕。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地铁四号线西单站内,一台AED设备已经布设完毕。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AED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急救设备,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其最大特点是使用者无需具备专业背景,在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后,操作者即可使用该“救命神器”。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心脏骤停危及生命事件时,在救命的“黄金四分钟”内,正确使用AED和实施心肺复苏,能极大地提高院前急救效果,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目的。

  据了解,本次AED设备安装工作将分步推进,以每站1台AED设备的配置标准,分三阶段有序实施。2020年底前,完成地铁1号线、2号线、13号线、4号线、大兴线、大兴机场线、燕房线等7条线路104座车站的AED配置工作;2021年底前,完成地铁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首都机场线、八通线、14号线、16号线等10条线路229座车站的AED配置工作,实现设备覆盖率达84%。

  2022年底前,完成地铁15号线、昌平线、亦庄线、房山线、S1线剩余5条线路65座车站的AED配置工作,实现我市轨道交通路网地铁车站的AED全覆盖。2020至2022年新开通线路将同步配置AED设备。同时,同步开展AED专业技能培训、应急急救宣传等工作,2022年底前,实现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达80%以上。

  为确保AED设备的及时、有效使用,各地铁车站的AED设备均放置于车站显著位置,并设有明显的指引标识。AED上张贴使用说明,方便使用者按照流程使用。同时,地铁运营企业编制了轨道交通AED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并会同厂商共同细化AED设备日常管理、检查维护、使用流程等具体事项,确保AED设备保持良好状态并在乘客意外事件救助中发挥作用。

  除了增配设备,这些AED设备将会纳入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与院前急救指挥调度体系的联通,急救调度中心可全面掌握全市所有AED设备的定位及状态,下一步将汇总火车站、地铁站、交通枢纽、公园等公共场所所有AED设备的联网信息,形成全市范围内的AED地图,便于市民第一时间获悉周边AED设备的位置及是否可用,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

  AED设备谁都可以用吗?

  这个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谁都可以使用吗?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介绍,在地铁内遇到有人需要急救,大家首先还是拨打急救电话,并寻求地铁工作人员的帮助,使用AED虽然不需要相关证件,但由经过培训者实施抢救,效率会更高。

▲市民拍摄刚刚投放的AED设备。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市民拍摄刚刚投放的AED设备。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AED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急救设备,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其最大特点是使用者无需具备专业背景,在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后,即可使用。

  今天上午,在地铁1号线西单站,陈志现场为记者讲解并展示了AED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陈志进行演示的过程中,AED设备一直在进行语音提示。“AED设备的使用非常简单,主要就是四个步骤,有的设备还有语音提示,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即可,每一步都有很详尽的说明。”

▲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现场演示AED设备使用方法。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现场演示AED设备使用方法。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理论上,谁都可以使用AED,没有资质的门槛,当然我们推荐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使用。”他说,遇到突发情况时,市民首先要迅速拨打急救电话,然后立即通知地铁的工作人员,由他们启动相应的急救程序。

  陈志介绍,这些AED设备都会放置在有工作人员值守的区域旁,目前,他们已经开展对地铁工作人员的急救培训,由经过培训的人员实施抢救,效率会更高。

  据介绍,下一步,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内的AED设备都将在“北京120平台”内进行定位,未来还会实现,当市民拨打急救电话后,如果这个公共场所内有AED设备,调度人员在完成派车等操作后,还将告知在什么位置有AED设备。“到今天为止,北京地铁内已经有5台AED设备进入了联网,工作人员在指挥调度平台上能随时查询到,未来随着设备的进一步增加,陆续还会进一步完善。”

  追问

  用AED救人出现意外,要担责吗?

  在公共交通站点安装AED只是一个开始,目前,我国在推广普及AED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配置率并不高。除了设置的数量外,如果意外发生,普通市民还会面临“会不会用、敢不敢用”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实施,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该条也被称作“好人法”,从法律层面保护施救者。

  北京市人大代表孟令悦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出,虽然急救免责相关法规已出台,但公众认知度不高,很多人拿着急救设备不敢用,担心担责。法律法规要让更多人知道,救人是不用担责的。“除了完善立法、保护抢救实施者权益,对抢救实施者予以免责保护,也建议设立相关奖励机制,在适当的情况下奖励抢救实施者,鼓励培养全民主动的互助意识。”他说。

  陈志在今天的演示现场也呼吁,公众如果在地铁内遇到需要急救的情况,都要大胆出手。

▲AED设备的使用非常简单,有的设备还有语音提示,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即可。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AED设备的使用非常简单,有的设备还有语音提示,按照提示进行操作即可。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多知道点

  使用AED只需四步,有两个关键事项需要注意。

  第一步是开启设备,有的设备将外壳掀盖后即可开启,有的需要按下开机键。

  第二步是正确贴好电极片、连接好导线。电极片上也有相关提示,一片贴在右侧锁骨下胸骨旁,另一片贴在心尖的外下方。

  第三步是AED进入自动分析的步骤。在此时必须要注意,不能有他人来干扰触碰患者的身体,避免造成设备误判。在3-6秒之内,设备即会分析出患者的病情是否处于心室颤动这样的可电击心率,设备会发出语音提示。

  第四步是充电放电的电击除颤过程。完成自动分析后,设备会自动进行充电,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放电按键会闪烁,按下此按键后即完成了放电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其他人不能用裸露的手及其他身体部位触碰患者的皮肤,以免造成误电击情况。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