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还是没能瞄准“优秀”这个靶心
来源:澎湃新闻新浪网
《瞄准》海报《瞄准》海报

  按国产类型剧的标准来划分的话,《瞄准》也可以勉强纳入谍战剧这一大范畴。虽然《瞄准》凸显了狙击元素,淡化了谍战情节,但剧集的主干仍旧是表现我党我军及爱国人士为建设和巩固国家政权,与从事破坏和颠覆活动的敌对势力展开对决,最终实现高扬主流价值观的叙事任务。

  《瞄准》的故事是从1949年6月7日这一天开始讲起的,此时上海完全解放也就10来天时间。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前夕。虽然在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已经取得完全优势,国民党大势已去,但仍进行垂死挣扎,企图利用暗杀组刺杀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隶属于国民党特务机关保密局的暗杀组织“水母”,展开了暗杀行动。

  狙击高手苏文谦(黄轩[微博] 饰)原本隶属于水母,与保密局一号杀手池铁城(陈赫[微博] 饰)是师兄弟。三年前他被池铁城设计误杀救命恩人之后,苏文谦与池铁城分道扬镳,并改名为曾思过,隐藏于民间。从这里也不难看出,苏文谦虽是杀手,但他心存善念和怜悯,才会在误杀后退出组织。在意外卷入国共斗争中,苏文谦为我党所感召,重新找回了持枪的理由,与池铁城展开双雄对决,挫败国民党的一系列阴谋。

  在《风声》《潜伏》《黎明之前》《悬崖》等一系列经典谍战剧之后,谍战剧创作进入漫长的瓶颈期,现有的谍战剧已经很难在类型、模式和深度上超越之前的经典,这一两年的谍战剧几乎都难以在公众中掀起热潮。《瞄准》聪明的地方在于,它立足狙击这一特定领域,把视角对准狙击手这一新鲜且有传奇色彩的特殊群体。这让《瞄准》从表面上看不像谍战剧,而是别开生面的年代动作剧。

  《瞄准》并不是只把狙击作为噱头,剧中有不少真实的狙击对抗,也穿插了大量技术细节,比如风向、风速、空气湿度、环境温度等是如何影响子弹的方向,从枪口磨损程度看枪管寿命等,至少能够唬住外行的观众,让观众觉得像那么一回事。

  狙击讲究的是快准狠。狙击的技术特点,也影响了《瞄准》的视听语言,它在一些动作场面的呈现上,有着主旋律少见的凌厉感。像第一集的街头枪战,第四、五集的逃脱戏和追车戏,拍摄难度之大、调度之复杂,在小荧屏还是比较少见的,呈现效果也扣人心弦。

  不过,除了动作戏的亮点外,《瞄准》在剧情、人设、节奏等方面,都相对平淡。

  坦白讲,在看完《瞄准》首播两集后,笔者觉得总体还是有四星水准的,但追了几天就有些兴趣寥寥,剧情从一开始先声夺人的紧凑,慢慢地滑向了平淡松散。《瞄准》总共有57集,但它讲述的是八天七夜180个小时内发生的故事,平均下来7集讲述一天的故事。必然地,剧集中就有大量可有可无的桥段。

  当前剧集的推进常常靠巧合,各种无巧不成书;一些逻辑缺陷也比较刺眼。比如牧鱼是保密局大神级人物,档案只有几行字,特点却是随身携带木鱼,这不此地无银吗?服化道等细节总体上认真,但也有明显纰漏,比如剧情背景是上海六月天,但人物的穿着倒像是深秋或入冬。

  苏文谦是一个与《潜伏》中的余则成有相似成长经历的角色,黄轩饰演这一类有着重重心事又默默承受一切的善良人物,也很有说服力。但《瞄准》中,他的人设传递给观众的感觉只是:黄轩演得还不错,但我们对他的角色无法产生像我们对余则成的那种情感共振,因为苏文谦最重要的内心成长,只是以插叙的形式支离破碎地出现在剧情里。

  《瞄准》的戏剧结构是三条纵线、一条横线。横线是八天七夜的时间推移,三条纵线分别是现在时,苏文谦和池铁城的对决;过去时,苏文谦过去十余年的历史;未来时,这一场较量背后所牵涉到的解放战争的整个大局。它的焦点是八天七夜的现在,过去十年只是零散的回忆片段。假设《潜伏》也是《瞄准》的拍法,那么它是先告诉观众余则成是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之后再一个插叙说左蓝的牺牲让余则成发生了转变。但《潜伏》不是这样处理,它以线性时间顺序反映余则成的成长:他是如何一步步建立信仰,如何一步步成长为我党的忠诚战士的。观众见证了余则成的心路历程,也能对这个人物产生强烈的共鸣。

  试想一下,如果《瞄准》老老实实把苏文谦的十年拍下来,这个角色的魅力和感染力,要提升好几个层次。

  《瞄准》是五元文化推出的第一部上星长剧。在今年的悬疑短剧市场,五元文化是不容忽视的存在,《十日游戏》《非常目击》《白色月光》《在劫难逃》等短剧都是五元文化出品的。短剧虽然卖得好,口碑却起伏不定,它们不约而同存在的问题是,节奏张弛无度,烂尾成了高概率的事。这一弊病也存在于《瞄准》上,惊艳的开篇后就有流俗的趋势。这既与戏剧结构有关,也与五元文化对悬疑的“误解”有关——总以为故弄玄虚、乱挖没必要的坑就是制造紧张氛围。比如准备审讯苏文谦时,穿插着水母的成员在酒店里搬弄装满武器的衣柜,神神秘秘一番捣鼓,除了破坏叙事节奏、增加尿点外,增加的信息量可忽略不计。

  在豆瓣评分通货膨胀的当下,《瞄准》评分还不错。但就当前剧情而言,这部剧在同类题材年代剧里(观众可多看看以前那些经典),只能是及格水准,它还是没能瞄准“优秀”这个靶心。

(责编:珞小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