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CEO李想解读财报:研发是命脉 一定全力以赴
来源: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新浪网

  原标题:理想汽车CEO李想解读财报:研发是命脉 一定全力以赴

  本文来自 微信公众号“雷帝触网”,作者:乐天。

  雷帝网乐天 11月14日报道

  理想汽车管理层昨日在电话会议中解读财报,理想汽车CEO李想透露,研发是理想汽车的命脉,理想汽车一定全力以赴;需要采用高效研发方式聚焦一款车型,打造为同价位销量冠军。

  李想说,随着平台、自动驾驶的研发推进、团队规模的扩大,研发投入会成倍数增长。从2022年以后,理想汽车每年将会投放一款新车。

  2020年9月15日,理想汽车宣布王凯为公司首席技术官(CTO),全面负责智能汽车相关技术的研发和量产工作。

  王凯是全球第一个量产车规级座舱中心域控制器SmartCore™的核心创始设计人,也是开放式可扩展自动驾驶平台DriveCore™的核心创始设计人。

  这之前,李想还公开表态,称理想汽车正在艰难的打“反围剿”的战斗,战场的惨烈和残酷程度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四渡赤水的关键时刻,团队所有人都必须全力作战,不得有丝毫的懈怠。

  “IPO以后的12个月,不做任何财务投资和对外投资,避免贪心和诱惑。”李想说,理想汽车的所有的资金都用于技术研发、用户服务、质量提升、人才引进,且加倍投入。其余锦上添花的钱一律不花。

  理想汽车CFO李铁透露,通过不断提升销量,让BOM成本降低;对某些材料的采购减少,包括从供应商处收到的一次性返利。理想汽车全年毛利水平预计在16%。

  理想汽车昨日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财报显示,理想汽车2020年第三季度总营收25.11亿元,较第二季度的19.47亿元增长28.9%。

  理想汽车2020年第三季度净亏损1.07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理想汽车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600万元,第二季度净亏损为1.59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损益在本季度扭亏为盈。

  以下为理想汽车电话会议核心内容:

  提问:明年有很多新能源车,比如特斯拉的Model Y,及大众系列电动车。国内很多企业如天际汽车,宝能汽车也都推出增程式电动车,管理层如何看到这样竞争格局?

  李想:理想ONE是同等价格区间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与Model 3、Model Y不在一个竞争品类中;Model Y 尺寸更小,价格更高。

  其实增程只是一种充电的解决方案,‌‌但是消费者买的不是增程,‌消费者买的是一辆然后更好的智能电动车。‌

  ‌我们要造一辆更好的智能‌‌电动车,只是具备了非常方便的充电条件。‌‌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推出增程。但归根到底产品能不能获得用户的认知,是最关键的。‌

  提问:理想汽车的研发投入相较于其他的车企,目前看起来偏低,‌‌可否分享一下研发方面的计划。

  李想:公司把产品价值排在第一位;而产品价值是研发决定的。因此,研发是我们的命脉,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此外研发投入配合公司战略,需要采用高效研发方式聚焦一款车型,打造为同价位销量冠军,这是我们在成立公司之初就决定的。

  在未来,随着平台、自动驾驶的研发推进、团队规模的扩大,研发投入会成倍数增长。从2022年以后我们每年将会投放一款新车。

  提问:目前理想汽车只有一个车型,未来的布局有什么计划?

  李想:我们希望通过理想ONE能做到在30万到35万这个价位里销量第一梯队的车型,只有我们把一款车做到相当第一梯队,才能真正的验证‌整个的产品力,研发能力,供应链和制造能力以及销售服务能力,证明我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从而能够帮助我们其实打造出来更多在同价位里能够领先的产品。‌

  其实我们很早就开始投入到第二个阶段,‌‌我们会在2022年推出我们的新产品,满足更多家庭用户广泛的需求。‌

  提问:自动驾驶硬件领域,比如公司和NVIDIA形成的战略合作,可否分享相关进展?

  理想汽车CTO王凯:与NVIDIA的合作,一切都在正轨上。我们与NVIDIA和德赛西威密切合作。一切都在控制之中,进展顺利。

  提问:理想汽车最近的召回事件进展怎么样?

  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当前召回相关工作稳步推进,预计需要三个月完成。关于召回这件事,公司收到用户和潜在买家的正面反馈,基于近期数据,本次召回对公司定单并无影响,销量及交付量还在稳定增长。

  提问:理想汽车的渠道网络明显比竞争对手少,但平均每家店每个月卖车效率比对手高。‌‌到今年底,理想汽车会扩充到多少家店‌‌?

  沈亚楠: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将直营的零售店数量扩大到50至60家。随着直销和服务网络的扩大,‌我们非常有信心利用我们不断增长的品牌知名度,并保持每家店的销售效率。‌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刘玄逸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