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剑:医院门口出车祸 医生却让打120有错吗?
来源:澎湃新闻新浪网

  原标题:长安剑:医院门口出车祸,医生却让打120有错吗?

  医院门口出车祸,医生却让打120,有错吗?

  7日晚,吉林长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北湖医院正门外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伤者急需救治,司机及亲属多次入院求助,但值班医生称不能脱岗,建议打120。

  8日,院方回应称,疫情且假期期间护士保安一人一岗,规定医生不能脱岗,希望当事人理解。

  事故现场,黄圈处为发生车祸的汽车与摩托车,蓝圈处即为北湖医院入口。

  一石激起千层浪。救,是擅自离岗,可能断送职业生涯;不救,是没有医德,见死不救,被人唾骂。

  在长安君看来,不能用二元对立的“对”“错”来简单评判此事,至少有三个原因——

    第一,每一个争论的字符,都是为生命而发。

  在伤者看来,及时得到救治是理所应当。医院离自己只有一步之遥,还要机械地拨打120,等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却被拉到14公里外的医院。家属三番四次到医院求助,却无一人出来相助,这样的经历换谁都会出离愤怒!

  在医生看来,急诊医生不允许脱岗是原则。医院是严密的流水线,每个人都有固定的岗位,擅自离开就可能出人命。距离伤者最近的这家医院,当晚急诊只有一名医生值班,护士和保安都是一人一岗,脱岗就是失职。

  网友们的观点看似分裂,但其实殊途同归。一方在为求助遭拒的伤者大声疾呼时,就是希望每一个遭遇意外的病患,都能得到及时的救治;另一方在强调医生守土有责,也是希望每一个在院患者,都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彼此争吵的大家,其实信奉的是同一个理念——

  患者至上,人命大于天!

    第二,医患之间,本就是生死之交。

  网上的争论,仿佛是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坟墓,谁都离不开医生。但近年来,舆论关注的医患纠纷时有发生,甚至还发生了令人发指的暴力伤医事件。

  医生和患者,谁都不应被妖魔化。他们本应拥有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彼此共同的敌人,除了疾病和伤痛再无其他。唯有互相理解,才有可能创造另一番景象。

  半年前,新冠疫情肆虐,全国1290多万医疗卫生工作者中,超过7成参加抗疫,42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逆行而上,奋战在抗疫一线。

  我们或许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甚至看不到被护具遮住的面庞,但他们白色的外衣、坚定的目光和拼尽全力的样子,在每个人的心中永不磨灭。

  我们都还记得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我们都还记得那群最美的逆行者。

  我们都还记得方舱医院里的舞蹈。

  你理解我的痛苦,我理解你的辛苦。

  于是在最难的时光里,也有了希望。

  相扶相携的医患关系,成为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画面。

  医护和患者,本就是过命的交情!

  3月5日,武汉。援鄂医疗队队员刘凯医生护送病人途中,停下让已因新冠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人王欣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9月4日,照片中的两位主角再次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逢,携手再看夕阳。

    第三,医生和患者,携手同心才是人间正道

  有网友认为,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医院外面的伤亡严重,医院里的医生是否就不能出来,而选择见死不救?

  说到底,围绕医疗建立的种种制度,最根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治病救人。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这是我国每个医务人员的宣誓词。

2月28日,广西第八批赴湖北(十堰)抗疫医疗队在出征前宣誓。2月28日,广西第八批赴湖北(十堰)抗疫医疗队在出征前宣誓。

  救人,就是初心。

  要更好地实现这个初心,我们需要:

  要更科学化——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包括医护人员配置,急救流程的体系,既要满足日常患者的需求,也要留有处置突发事件的余力。

  要更人性化——制度也不是非要把医生死死的绑在岗位上,而是要激发医护人员担当作为、救死扶伤的使命感,让他们更好的服务患者,把医疗服务提供给最需要的人。

  要更精细化——充分利用数字化医疗服务,重塑医疗服务流程,无论是网上挂号,还是自动分发药房,或者是智能导医服务的机器人,从一点一滴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

  医者仁心,既需要理解呵护,也需要制度呵护。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责任编辑:张玉 SN234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