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结束100多年之后 印度陆军终于要更新手榴弹了
来源:环球时报、新浪网

  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国防部前宣布将由一家民营企业承担印度陆军下一代“多模式”手榴弹的生产。据说承担手榴弹生产任务的这家私营企业叫做经济性爆炸物有限公司,印度国防部和这家企业签署了价值40.9亿卢比的合同,生产100万枚手榴弹。这种手榴弹的研制者是印度国防研究组织下属的末端弹道研究实验室。

  印度陆军新一代手榴弹将由私营企业生产

  印度军方表示,这种新型手榴弹投入使用之后,将取代二战时期就已经开始服役的36型手榴弹。

  所谓36型手榴弹,正是英国人发明的“米尔斯”手榴弹。但是把它叫做二战手榴弹,实在大不敬。实际上,它是英国人在一战中期发明的。

  一战早期,英国发明了很多手榴弹,这些脑洞大开的型号干掉的自己人比敌人更多。“米尔斯”的出现,让英国在手榴弹领域忽然翻盘。据说它的发明者是一位叫做米尔斯的英国海军军官。但实际上,米尔斯也不是原始发明人。它最早起源于两位比利时人的设计,其中一人在一战爆发后逃到英国,带去了自己的设计图。这个设计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英国军方要求米尔斯加以改进,两位比利时发明人的名字却被湮没在历史尘埃中了。

  诞生于100多年前的米尔斯手榴弹

  “米尔斯”奠定了现代无柄手榴弹的基础,也就是销式保险、压柄、弹簧+撞针发火机构、菠萝型破片套。使用的时候,士兵要先紧握手榴弹,特别注意紧握压柄,然后用手指勾住保险销上的拉环把它抽掉,此时要千万注意不能脱手。投掷之后,压柄弹开,弹簧开始动作,经过几秒延时之后释放撞针,引爆发火机构。如果不慎脱手,几秒钟之内,手榴弹就会在脚跟旁爆炸。早期香港警匪片中也有一些“米尔斯”类型手榴弹的另类用法,匪徒用绳子拴在好几颗手榴弹的保险销拉环上,先把手榴弹都扔出去,然后拉动绳子抽出保险,这样就能一次性投掷好几颗手榴弹。如果按照正常投掷方式,士兵一般能把“米尔斯”扔出27米。

  印度引进生产的“米尔斯”具体型号是36型,是在1918年3月投入使用的。此时一战已经基本结束。但由于“米尔斯”性能优越,它在二战时期继续服役,并且影响了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手榴弹研制。在英国,“米尔斯”36型一直服役到7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英国的前殖民地,都大量装备和仿制36型“米尔斯”,而且用得更久,据说生产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

  手榴弹是步兵大量使用的武器,整个一战中,英国有100家工厂生产了7500万枚“米尔斯”。了解工业生产的人们都知道,这就意味着很高的工业管理水平。手榴弹虽小,结构却不简单,包括弹壳、炸药、保险、发火管、弹簧……首先要设计合理,然后要每家工厂生产的零件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否则不是哑火就是炸死自己人。印度军方会把“米尔斯”保留到今天,才战战兢兢地自行研制一种新手榴弹,对自主设计和生产的信心不足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36型手榴弹其实结构很简单

  其实这样的担心也没什么错误,印度的工业管理水平并不高,印度国有军工企业的冗员、低效率、低质量问题更为严重。作为国企集团的印度弹药委员会下属大量弹药工厂,效率之低、质量之差,有目共睹。如果说“阿琼”有质量问题可以趴窝,那么手榴弹有质量问题就直接威胁印度士兵生命了。所以,印度政府把手榴弹这种危险的东西转包给私企,恐怕也是没有别的办法。印度国防研究组织从2016年开始,已经在向这家企业转让生产技术,据说这种手榴弹可以全天候使用,无论是在沙漠高原还是平原地区都可以有效地起爆。

  需要注意的是,在绝大多数国家,对手榴弹、手枪这种低水平小武器的生产管制比导弹、战机还严格,除了美国等少数国家,基本上都限定在国有工厂生产。因为不法之徒拿到了导弹也很难使用,拿到了小武器却可以轻易威胁社会安全。所以很少交给私企承包。

  因此,印度政府把手榴弹转包给私企生产,会不会质量问题没解决,安全问题冒出来,也是不好说的事情。

相关内容